ABOUT SAGAMA

關於SAGAMA

佐賀縣是日本陶瓷的發祥地

400年以來

傳統與革新

造就日本獨一無二的審美意識

這5個充滿個性的品牌

從亞洲邁向世界

關於SAGAMA

佐賀縣是日本陶瓷的發祥地

400年以來

傳統與革新

造就日本獨一無二的審美意識

這5個充滿個性的品牌

從亞洲邁向世界

佐賀陶瓷的歷史

發現礦石

1616年,朝鮮陶工李參平(通稱)在有田町的泉山發現製作瓷器的礦石原料,於是在附近開窯燒制白瓷,成為日本瓷器製造的起源。

風靡歐洲

1650年代,東印度公司把日本瓷器出口到歐洲諸國。由於當時的出口港位於伊萬里,因此日本瓷器在歐洲被稱作“IMARI”(伊萬里的日文讀音)。潔白的質地上描繪著金、赤、綠、黃等色彩斑斕的花紋圖案,精緻華麗的裝飾令歐洲貴族愛不釋手。

风靡欧洲

1650年代,东印度公司把日本瓷器出口到欧洲诸国。由于当时的出口港位于伊万里,因此日本瓷器在欧洲被称作“IMARI”(伊万里的日文读音)。洁白的质地上描绘着金、赤、绿、黄等色彩斑斓的花纹图案,精致华丽的装饰令欧洲贵族爱不释手。

成就世博

1870年代,日本積極參與到以歐洲諸國為中心召開的世博會。借盛會舞臺,有田聲名鵲起。

歐洲刮起日本流行風,日本藝術作品備受關注,獲得眾多獎項。

新的嘗試

2016年,有田建窯400周年。在沿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亦不斷地嘗試著新的做法。

2020年,“SAGAMA項目”正式啟動。佐賀窯從亞洲邁向世界。

新的嘗試

2016年,有田建窯400周年。在沿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亦不斷地嘗試著新的做法。

2020年,“SAGAMA項目”正式啟動。佐賀窯從亞洲邁向世界。

佐賀陶瓷的種類

有田陶瓷

有田陶瓷的特徵在於通透白皙的質地和施於其上的鮮豔彩繪,兩者所交織出曼妙的設計。
起初緣於滿足出口歐洲的嚴苛品質要求,有田陶瓷不僅影響了日本的窯口,更影響了世界上的知名窯口,逐步樹立了作為日本瓷器典範的標杆地位。
400年來,從餐具逐步延伸至工藝品,有田陶瓷涉及的生產領域愈來愈廣。

伊萬里燒

在1600年代的伊萬里大川內山,佐賀藩設立御用窯,為將軍等名門望族燒制貢瓷,於是有了鍋島燒。
該地區有著“秘窯的故里”的稱號,源自於為了防止洩漏燒制技術,而將窯口建造在地形險要之處而得名。
如今的窯口傳承了高超的技法,同時研發出新技術,讓“伊萬里鍋島燒”能延續350餘年而不衰。

伊萬里燒

在1600年代的伊萬里大川內山,佐賀藩設立御用窯,為將軍等名門望族燒制貢瓷,於是有了鍋島燒。
該地區有著“秘窯的故里”的稱號,源自於為了防止洩漏燒制技術,而將窯口建造在地形險要之處而得名。
如今的窯口傳承了高超的技法,同時研發出新技術,讓“伊萬里鍋島燒”能延續350餘年而不衰。

唐津燒

粗獷的陶土燒制出素樸的風韻,並配合多彩的裝飾技法是唐津燒的特點。
自古以來,在茶的世界裡,對茶碗素有“一樂、二萩、三唐津”之分,此三窯口一直深受愛茶之人的追捧。
近年來,唐津燒因簡單獨特的質樸韻味更能凸顯茶湯、料理、插花等藝術風韻,而人氣倍增,尋覓一款愛不釋手的逸品更成為風趣所在。

吉田燒

肥前吉田燒的產地——佐賀縣嬉野市以茶香濃郁的嬉野茶以及日本為數不多的名溫泉“嬉野溫泉”而聞名遐邇。
“肥前”是橫貫佐賀、長崎的狹小區域,從1600年代至今一直是陶瓷產區。
除了用心製作耐用的日常器物之外,扎實的技術同時激發窯口挑戰更多獨特作品的創作。

吉田燒

肥前吉田燒的產地——佐賀縣嬉野市以茶香濃郁的嬉野茶以及日本為數不多的名溫泉“嬉野溫泉”而聞名遐邇。
“肥前”是橫貫佐賀、長崎的狹小區域,從1600年代至今一直是陶瓷產區。
除了用心製作耐用的日常器物之外,扎實的技術同時激發窯口挑戰更多獨特作品的創作。

佐賀市地圖

A.藤正

B.源右衛門窯

C.玉有

D.三光堂

E.伊萬里陶苑

F.陶山神社

G.泉山磁場

H.内山市容

I.Arita Será

J.大川內山

佐賀陶瓷的製作過程

練泥

自古行內有句俗話稱“練泥3年,拉坯10年”,可見即便這第一道工序也需3年之久來學習。用心細緻地揉泥,去除泥裡的空氣,使其質地柔軟。

拉坯

將泥團置於旋轉的陶輪上,用水沾濕雙手,隨手法的上下移動屈伸收放,泥團開始自由呈現出造型。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不間斷地旋轉陶輪,泥坯逐漸展現出美妙的器形來。

素燒

坯體成型並晾放乾燥後,再次放回陶輪上,用刀旋削,使坯體厚薄適當。之後,為減小燒制後的收縮率,也便於後續彩繪,使用900攝氏度的低溫燒制。

釉下彩繪(描線)

“吳須”是一種燒制後呈藍色的天然礦物,用於釉下彩繪,這種古代技法在日本最早起源是在有田。細膩的紋路輪廓需要使用細筆一氣呵成。

釉下彩繪(填色)

釉下彩繪在描線後,在描好的輪廓中補充上顏色稱為“填色”。使用粗筆,運用巧勁運筆,將筆尖中飽含的色料通過筆尖的表面張力隨器物的傾斜度充分填塗,而收筆時則巧妙地卸力將餘留的色料回吸到筆尖,整個工序完全憑藉匠人的技術。

施釉

每家窯口都有自己獨特的釉藥配方。為了上釉均勻,同時避免浪費,窯口採用手工浸釉方法。上釉後,釉下彩繪會被暫時覆蓋,但燒制後釉面會變得如玻璃般通透,肌理光亮,浮現出釉下彩繪。

燒窯

使用薪柴或煤氣等燃料,以13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制。僅使用吳須彩繪的“染付”(即青花瓷),經過燒窯後,即所有工序完成。

釉上彩繪

燒制出窯後的產品,在其玻璃質地的釉面上施以吳須以外的色料,諸如紅、綠、黃、金等進行彩繪。在白瓷上施以釉上彩稱為“赤繪”,在施釉下彩燒成後的瓷器上再次施以釉上彩的稱作為“染錦”。

釉上彩燒窯

為了使色料的上色能夠固定,在釉上彩繪後將產品放入稱為“上繪窯(赤繪窯)”的釉上彩專用窯,以700-800攝氏度進行低溫燒制。

燒成

燒制後的作品,相較於拉坯後的大小約有15%的收縮。如此,技藝高超的匠人以優質的原料與熟練的技巧精心打造一件一件美好的器物。

PAGE TOP